提到“纨绔子弟”,许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整日吃喝玩乐、不务正业的富家公子哥形象。但不少人都把“纨绔”二字误读为zhí kuā,其实它的正确读音是wán kù(音同玩酷)!大家不禁好奇“纨绔”究竟是什么?为什么用来形容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呢?
纨,读作wán,是一个形声字。从纟(糸),其古文字形像是一束丝,由"纟"旁组成的字大多与纺织有关,如纺、织、线、绵、纤、维、绒、绸、缎等,在这里表示“纨”与纺织品有关;丸表声。
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“纨,素也。从系,丸声,谓白致缯,今之细生绢也。”所以“纨”的本义是细绢,细的丝织品。如:罗纨(精美的丝织品)、绮纨(华丽的丝织品,绮纨所制之衣)、绡纨(泛指轻薄的丝织物)、纨扇(用细绢制成的团扇)、锦纨(织锦和纨素)。
绔,读作kù,是一个形声字。从纟(糸),表示“绔”与纺织有关;夸表声。本义:套裤
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“绔,胫衣也。” 段注:“今所谓套袴也。”《释名·释衣服》中说:“绔,跨也,两股各跨别也。” 所以“绔”的本义是套裤。如:皂绔(黑色套裤)、韦绔(皮套裤)、袍绔(袍子和套裤)。
所以“纨绔子弟"中的“纨绔”的正确读音是wán kù,,亦作“纨裤 ”,原指的是富家公子们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,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,借指富家公子。
后来,“纨绔子弟”逐渐从“富家公子”演变为整日只知道吃喝玩乐、荒废学业或不务正业的富家公子,常带有贬义,表示他们依赖家庭背景、生活奢华,但缺乏真正的能力和品德。
“纨绔”的古诗词
诗圣杜甫的诗:“纨绔不饿死,儒冠多误身。” 意思是:不学无术的富家子无饥饿之忧,而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。这里的 “纨绔”指的是不学无术的富贵子弟。
清代学者曹雪芹痛批贾宝玉的词:“寄言纨绔与膏粱,莫效此儿形状。” 意思是:有句良言送给富家公子们,千万别学贾宝玉这般模样。这里的 “纨绔”指的是富家公子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